2019年是我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、全面提升本科教育质量关键的一年。为深入贯彻教育部、教育厅《2019年工作要点》(附件1)工作要求,更好落实文件精神,高质量完成全年工作,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年度重点工作,具体安排如下:
一、加快推进“两双”建设
1.落实《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学、特色高水平学科专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》,组织报送特色高水平学科专业建设年度任务书、及时填报年度绩效考核信息管理平台数据。
2.落实《特色高水平学科专业建设管理考核办法》,建立特色高水平学科专业带头人(负责人)联席会议机制,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和建设研讨活动,不断提升特色高水平学科专业建设质量。
二、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
1.开展教学秩序大联查,全面整顿本科教育教学秩序。
2.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深化教学改革。鼓励教师开展小班化教学、混合式教学、翻转课堂等课堂教学方法改革。
3.注重提升课程的高阶性、创新性和挑战度,坚决淘汰一批“水课”,打造一批“金课”。
4.围绕探索实施书院制、本科生导师制、大类招生改革、学分制改革、学分互认、推进公共外语教学改革,选树院级“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示范项目”。
5.加强对学生学习状态的管理,开展全院本科生毕业设计(论文)查重、抽查和盲审专项行动。
6.全面取消清考制度。
三、大力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
1.组织参加省级“黄大年式教师团队”评选活动,引导广大教师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相结合,做到学高身正。
2.组织参加新一轮省教学名师、教坛新秀遴选,激励优秀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。
3.组织院级智慧课堂教学创新大赛,促进教师创新课堂教学交流。
4.抓好“课程思政”建设,组织参加“课程思政”建设专题培训,推动教师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,发挥课程育人功能,落实教师育人职责。
四、持续加强专业建设与管理
1.深化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主动对接民生急需专业人才需求,宏观控制新增专业数量,做好专业增量优化。
2.对照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,修订人才培养方案,优化课程体系,更新教学内容,创新人才培养模式,提高专业建设质量,做好专业存量升级。
3.完善招生就业与人才培养联动机制,实行专业预警,调减重复率高、就业率低和学校办学定位不相符的长线专业,做好本科专业余量消减。
五、深化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改革
1.对接吉林省“六卓越一拔尖计划 2.0”实施方案,召开工作研讨会,成立卓越工程师、卓越新闻、卓越教师人才培养工作组,大力推进新工科、新文科、新师范专业建设。
2.实施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,以项目为载体鼓励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教育教学、实习实训、教育资源建设等带动产教融合、协同育人。深入推动我院向应用型高校发展。
3.加强校内实验教学资源建设,构建功能集约、资源共享、开放充分、运作高效的实验教学平台。
六、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
1.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,着力解决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“两层皮”问题,培育一批以教师为主导的“师生共创”项目,支持学生早进课题、早进团队、早进项目、早进平台,培育一批以学生为主导的“生师共创”项目。
2.依托省级“双创”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师资系列培训。组织参加第五届吉林省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,鼓励师生共创项目参赛。
3.继续实施“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”,成立“大创计划”专家工作组。
4.组织参加各类大学生学科竞赛,逐步拓展竞赛范围和领域,强化竞赛监管,提升竞赛项目质量和水平。
七、强化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
1.开展审核评估整改工作落实。
2.组织填报教学基本状态数据,发布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。
3.做好我院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工作,组织旅游管理、软件工程、汉语言文学三个专业进行综合评价。
本学期我院教学工作坚持“一个重心,两个基本点”,以新时期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为重心,以学生能力培养和教师教学水平提升为基本点,顺应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新风向,继续秉持我院“厚基础、精专业、强实践、重应用”的办学理念,科学、高效的落实和完成我院2019年教学管理工作的各项任务和建设目标。
吉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2019年工作要点.pdf
教务处
2019年3月8日 |